一個愛的需要在其生命早期得到滿足的成年人,在安全、歸屬以及愛的滿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獨立。正是那些堅強、健康、自主的人最能經受住愛和聲望的損失。——馬斯洛《動機與人格》
小叮當曾是陽光語言矯正學校的唇腭裂學員,說起他的名字呢,不得不說起那個圓圓的可愛的機器貓,因為他們的臉都很圓,都很可愛,而且“小叮當”也是“小叮當”最喜歡的卡通人物。
但小叮當剛一來時卻總低著頭,把可愛的臉埋起來,據家長說,孩子本來挺開朗的,可能就是因為說話的問題,才害怕和人交流。
實際上對于有語言障礙的兒童來說,因為語言問題導致心理上受到影響是個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不懂正確引導,看著孩子一天天沉默下去,卻只能干著急沒辦法,而陽光語言矯正學校會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進行心理輔導,把孩子的心理環境也拉回正軌,這不僅是語言康復的助力,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其實對于正常孩子,很多家長對其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和性格的變化也很難把握,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進行正常引導,這是因為很多家長大多把思路局限住了,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這也是家長和孩子最大的區別,孩子的思維是不受任何既定模式局限和影響的,遠比成人要開闊得多,也發散得多,但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以及對社會的認識卻弱得多,而且對情緒的控制和調整能力不足,很容易在心理上受到傷害。
陽光語言矯正學校的老師們不僅學習了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更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下面就從需求的角度分析一下兒童的心理。
如上圖,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需求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最基礎的生理需求(生理需求中最基礎的是生存)開始,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是人類思想行為方式與外界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現在我們社會整體普遍處在中間的“社會需求”與“尊重需求”階段,生活在群體中已經不單單是為了生存,相對來說,而社會與尊重,也漸漸成為核心,實際上個世紀后期的年代則正是從生理需求向社會與尊重過渡的階段,當時社會背景下,很多人還在為生計努力,甚至要防備著挨餓的危險,而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人已經擺脫了這樣境況,人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生活變得更好,而在這個背景下出生的孩子,思維中更多的是“在別人眼中,自己是什么樣的?“,這不能簡單地看做是攀比,如果透過攀比的現象看到本質,就可以正確引導孩子,把孩子在某一方面過分的攀比變成合理的競爭意識,而這種合理競爭的意識則洽洽是人類失去天敵以后文明發展的推動力。
患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思緒一直處在語言上與正常孩子進行對比中,就會造成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會對孩子一生產生影響。因此,陽光語言矯正學校在進行語言矯正的同時也給患者很大的心理幫助,這對矯正課程以及矯正后患者的人生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而改善他們心理障礙的關鍵就是轉移他們停留在自身缺陷上的注意力,為他們的思想開出一條新的道路。
當老師了解到小叮當喜歡畫畫并有很高的繪畫天分時,專門找了很多關于繪畫的資料,在業余時間經常和孩子聊關于畫畫的事,一說到畫畫小叮當的話就多了,似乎一時忘了自己說話不清楚的事,而老師適當的夸獎與耐心引導也讓小叮在矯正課上的配合程度大大增加,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比預期中的最早矯正時間還提前了一個月畢業了,在矯正課程上,學校擁有最科學嚴謹的矯正方法,在心理輔導上,不停嘗試,不停引導……過程中的艱辛遠不像說得這么輕松,對老師的專業技能與人格修養都是很大的考驗。
在陽光語言,我們常常形容語言障礙患者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如今我們修復了他們的缺陷,讓他們變成了正常的孩子,希望家長也能正確引導孩子,不要讓曾經的語言障礙成為孩子心里的陰影,而是變成孩子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