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讀到6年級,英語成績中上水平,是如何做到的?相信很多家長都想知道細節。浙江衢州,65歲的外婆陪著發育遲緩的外孫,整整度過了小學6年。讓這個發育遲緩的孩子得到了最好的康復。
發育遲緩的孩子叫小剛,出生時鹵門閉合不全,導致發育遲緩,整個童年都有外婆陪伴長大。為了小剛能夠得到更好的康復和發展,把他送進小學,同時,外婆為了貼心照顧,成為了小剛的同桌,整整陪讀了6年。這個外婆付出得太多,太不容易了。班主任老師也沒想到,小剛能夠在6年的時間里,取得如此大的進步,不但在生活上學會自理,學習成績也很不錯,尤其是英語成績可以達到中上水平。
很多發育遲緩的孩子,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和落后,在學校環境的適應上有著更多的困難,由此產生的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也就更多。比如智力落后影響學習,情緒不穩影響社交溝通,行為多動影響課堂秩序等。因此,發育遲緩的孩子上學,多數會遇到學習效率,社會技能發展,社交融入等難題。
發育遲緩孩子的康復很難,但不是沒有可能,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后,65歲的阿婆數年如一日,一定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在送進小學之前,一定做過大量的家庭康復訓練,日積月累才會見到這樣的效果。
1、交流訓練:視覺是最佳學習的通道,所以初期訓練要先建立視覺交流,然后再進行詞匯訓練,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食物、玩具和物品進行交換游戲,用簡單的手勢、肢體動作或孩子易懂的擬聲語促進交流。
2、表達和理解訓練:父母要引導孩子指認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物,引導孩子主動發音,在對日常生活中的名詞理解后,要加大表達難度和訓練密度。讓語言不斷地加深和強化。
3、語言訓練:多數發育遲緩的孩子,都存在發音不準,構音困難的問題,所以有必要進行發音訓練。包括氣息、聲調、響度、節奏等。利用色彩鮮艷、形象直觀的圖片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練習,讓孩子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聽各種聲音,幫助孩子掌握呼吸,控制聲音響度等。
4、語音訓練:按照語言發展規律,家長可以先從聲母、韻母、聲調的順序開展發音訓練,讓孩子模仿發聲,在積累詞匯的同時,不斷完善語音準確度,后期逐步進入對話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自主表達。
5、記憶力訓練:訓練對象選擇親人,以及較為熟悉的物品,如玩具、生活用品等,讓孩子先識別親人、物品,反復訓練后再拓展至其他事物。
發育遲緩的孩子想要融入集體,適應學校環境,一定要及早開展行為方面的訓練,這方面的訓練可以提高適應能力,還有利于融入集體,為后期的學習發展提供保障。
首先要鍛煉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從學習走路開始,就要有計劃的,有步驟地實行。
接下來,要通過強化物引導,加入獎勵,引導孩子克制異常行為,學會控制情緒,提高注意力。
最后,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利用家庭訓練的早期優勢,讓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學會自我管理。
最后想說的是,發育遲緩的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能送進集體環境并很好地融入,就是最大的勝利。家長的重點應放在培養、訓練以及提高智力兒童社會適應水平上。
能在集體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能力提高,才是家長的目標。面對發育遲緩的寶寶,家長急不來,想要得到心理預期,有很多事情要提前準備好。
了解更多語言發育遲緩問題